东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关于积极做好防蚊灭蚊及预防基孔肯雅热工作的倡议书

全市各会员单位、环保行业同仁:

近期,我市及周边地区气温升高、降雨频繁,蚊虫孳生环境显著改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持续攀升。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由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虽病死率较低,但其引发的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与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为有效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切实保障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健康安全,彰显我市环保产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东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特向全体会员单位及行业同仁发出如下倡议:

一、 立足本职,争当“无蚊环境”的创建者

1.1、清积水,断源头:各单位应迅速行动,组织力量对厂区、办公区、项目现场、员工宿舍等责任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清除各类小型积水容器(如废弃瓶罐、轮胎、托盘、花盆底盘、储水容器、闲置水桶、排水沟槽、建筑凹陷等),确保无积水死角。对功能性积水(如消防池、景观水体、空调冷凝水接水盘等),采取加盖密封、定期清洗换水、投放安全有效的灭蚊幼缓释剂等措施,从源头上铲除蚊虫孳生温床。

1.2、理环境,减隐患: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保持责任区域整洁有序。及时清理露天堆放的垃圾、杂物、废旧设备,修剪绿化植被,清除杂草,疏通排水管道,消除卫生死角和盲区,最大限度减少蚊虫栖息藏匿空间。

1.3、强防护,保健康:为户外作业人员(如环卫工人、工程现场人员、绿化养护人员、水质监测采样人员等)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驱蚊液、蚊不叮、浅色长袖衣裤等),并加强相关防护知识培训。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和黄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暴露。建议在办公及生活场所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电蚊拍等物理防蚊设施。

二、 发挥专长,勇做“科学防控”的践行者

2.1、规范消杀,精准施治:相关会员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登革热媒介伊蚊防控指南》等),科学、安全、规范地开展蚊虫监测与消杀服务。优先采用环境治理等治本措施,合理、精准使用化学杀虫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避免滥用药物造成环境污染、蚊虫抗药性增强及非靶标生物伤害。

2.2、技术赋能,提升效能:积极应用蚊虫智能监测设备(如诱蚊诱卵器、物联网监测设备)、大数据分析、绿色环保型消杀药剂和器械等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蚊媒监测预警能力和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与效率。

2.3、科普宣教,传递能量:各会员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平台和渠道(企业网站、公众号、宣传栏、内部培训等),面向员工、服务对象及社区居民,广泛宣传普及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清除孳生地的核心重要性。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防蚊灭蚊的主动性,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协会也将整理发布相关科普资料供大家使用。

三、 协同联动,甘为“健康东莞”的守护者

3.1、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各单位在开展环境治理或消杀服务过程中,如发现蚊虫密度异常升高(如布雷图指数BI超标)或疑似蚊媒传染病线索,应及时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告,并通报协会秘书处。鼓励会员间分享有效的防控经验和技术资源。

3.2、配合流调,响应应急:一旦发生疫情或接到相关部门通知,相关单位应全力配合卫生健康、疾控、爱卫等部门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消杀处置等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与场地配合。

3.3、履行责任,树立形象:将防蚊灭蚊工作纳入企业环境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通过扎实有效的行动,保护员工健康,保障生产运营稳定,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安全,提升环保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同仁们,防蚊灭蚊、预防基孔肯雅热,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福祉,也是我们环保人守护绿水青山、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应有之义。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清除身边每一处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做起,以专业、高效、负责的态度,共同构筑抵御蚊媒传染病的坚固防线,为建设更洁净、更健康、更宜居的美丽东莞贡献我们环保产业的坚实力量!


东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2025年8月5日


(联系人:周成才, 联系电话:0769-23391650)

防基孔肯雅热.jpg


附件 白纹伊蚊孳生地种类及清理技术指引

一、白纹伊蚊主要的孳生地类型

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容器积水,室内外主要孳生地种类有:

(一)家庭环境

1.富贵竹等水养植物的花瓶积水等;

2.饮用水缸;

3.冰箱底部的水盘;

4.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等;

5.花盆托盘;

6.储水的水桶、陶瓮、水泥槽、楼顶水箱、洗涤用水缸、空调水收集容器等;

7.废轮胎;

8.晒衣架水泥桩上及其他可积水的水管;

9.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

10.屋檐排水槽或反梁堵塞积水;

11.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

12.菜地浇灌、蓄水的盆、罐、瓶等;

13.周围废弃或闲置的盆、罐、瓶等;

14.特别注意空置房屋/暂时无人居住的房屋内的各类积水;

(二)地下室及停车场

1.排水沟;

2.机械停车位底层积水;

3.集水井;

4.废轮胎;

(三)学校、托幼机构、公园、公共场所

1.草丛、花木下塑料薄膜、塑料瓶、盒、杯等;

2.办公室及教室的各种水生植物花瓶;

3.花圃及周围的花盆积水;

4.运动(活动)场所防撞的废用汽车轮胎、运动器材内积水;

5.车进出口分流隔离用的水马积水;

6.树木、竹支架顶端积水;

7.雨水排水沟;

8.喷水池、教学用水生植物养殖池、生物教材用容器、花圃;

9.厕所马桶水箱;

10.资源回收桶;

11.城区竹林树木落叶积水;

(四)空地、道路、果园、工厂

1.草丛中铝罐、塑料瓶罐、食品容器;

2.积水的金属制品(洗衣机、冰箱、铁柜、瓶罐);

3.积水的玻璃制品(瓶罐、鱼缸);

4.积水的塑料管、塑料布、塑料椅、塑料袋、塑料突出物、塑料花篮、大型塑料资源回收桶;

5.木箱、木盘;

6.树洞、竹洞;

7.废轮胎、废弃马桶、浴缸、安全帽、手推车、花柱凹槽、保险杆凹槽;

(五)建筑工地

1.积水的容器(铁桶、塑料桶、漱洗设备);

2.地下室及地面积水;

3.支架积水;

4.石灰过滤池、基坑或基建用的排水沟等;

5.各种建筑材料如弯管、卫生洁具等容器;

6.其他易积水物品。

二、清理孳生地的主要措施

根据不同的孳生地类型,视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主要有:

(一)翻盆倒罐

室内外环境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

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确保不形成积水;清除

卫生死角和绿化带、绿篱、灌木丛等的杂物、垃圾和废弃容

器。

(二)管理容器饮用水

将饮用水容器、储水池、屋顶二次供水的水箱和其它功能性容器积水严密加盖。每3—5 天彻底清洗1 次家用饮用水容器、储水池;有伊蚊孳生的饮用水容器、饮用储水池应先杀灭幼虫,再彻底清洗。

(三)管理水生植物

7—11 月倡导不种养水生植物;种养水生植物时宜采用防蚊方式;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3—5 天换水1 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也可投放灭蚊幼剂。

(四)处理市政管网的管道井

密闭管道井盖,必要时使用灭蚊幼剂或防蚊油处理积水。

(五)管理废轮胎

废轮胎要求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室外放置的废轮胎,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或作打孔处理,并防止积水,必要时使用灭蚊幼剂或防蚊油等。

(六)治理竹筒、树洞

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 字或“*”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七)治理建筑物凹陷积水

在建筑物的反梁结构和平顶屋设置排水槽,排水槽每周疏通和清除淤积1 次;雨棚改建成斜坡,防止积水。

(八)处理地下车库的排水沟、集水井

疏通排水沟,排清积水,排水沟汇入集水井入口处安装防蚊装置;集水井密闭。如发现有蚊幼孳生,可采用灭蚊幼剂,也可倒入适量的防蚊油覆盖水体表面。

(九)管理其它无法清除的积水

生产洁具、陶器、厨具、瓶罐的场所和建筑工地等,应完善管理,避免积水。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剂处理。


分享